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北欧设计=宜家?上海这场家具展览来解决你的迷思

  在刚过去的一个月,一场叫作“遇见·北欧”的家居品牌展在上海新天地展开。正如展览的名字,这场展览展出的家居品牌全都来自北欧。

  谈到北欧设计,大多数中国顾客能想到的关键词一定少不了“宜家”。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北欧家居品牌,宜家自 1998 年进入中国市场后,为中国消费者一步步普及了北欧设计的简洁之美。

  但很多人也许还不清楚,简洁只是北欧设计最后呈现出的效果。就像我们之前报道过宜家在设计一个符合中国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厨房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来完成前期的调查和准备一样,每一次最终呈现的简洁,实际上都需要经历复杂的设计过程。

  类似的“一知半解”也体现在中国顾客对于北欧品牌的认知上——除了宜家,以及这两年依托连卡佛逐渐被人认识的丹麦家居品牌 HAY,中国顾客似乎再没有能报的上名的北欧家居品牌了。而这意味着,当越来越多人认可和喜欢北欧设计,宜家作为“唯一”或者“唯二”的中国区北欧设计代表,将成为最大的市场赢家。

  让我们来让数据说话。宜家 2014 财年中国区销售额为 88 亿人民币,较 2013 财年增长 25%;到了 2015 财年,其中国区销售额较上年又上涨 18% ,达到 105 亿人民币。同时,其俱乐部会员人数也实现连续增长,2014财年及2015财年的涨幅分别为 12% 和 42%。

  如果把上述数据与中国建材家居市场的同期表现对比,你应该更能感受到宜家在中国市场“一枝独秀”的地位,尤其是当整体市场环境低迷时。根据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建材家居卖场全年累计销售额约为 1.1 万亿元,较2014年下降了 9.98%。

  一定程度上,宜家在中国的火爆表现也可被看作是北欧设计在中国市场有巨大潜力的信号。“遇见·北欧”策展人、设计电商尖叫设计创始人薄曦就这么认为,因此他策划了这个展览,并希望以此更新中国消费者心中北欧家居品牌的名单。

  “这次展出的 88 个北欧品牌,大部分都是小众品牌,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对更多的中国消费者做以个关于北欧家居品牌的普及教育,让大家知道除了宜家外,北欧还有这些品牌。” 薄曦对界面记者说。

  和常见的家具展览多以品牌为单位,各自作独立呈现的形式不同,“遇见·北欧”在常见商业家居展模式的基础上,还额外通过艺术展的形式,介绍和展示产品及其背后的设计师和品牌——参观者最终能看到的“展品”大多是参展品牌的代表设计,而策展方还为每一件“展品”制作了包含设计师和创作背景简介的导览标识。

  我们特地从中挑选了部分展品——

  丹麦设计师 Hans J. Wegner 为家具品牌 PP Møblr 设计的 PP 系列椅子,“遇见·北欧”展示了 PP126、130、518的国内唯一一把实物。

  芬兰设计师 Alvar Aalto 自创品牌 Artek 代表作,帕米欧椅以及 Trienna 桌

  芬兰设计师 Alvar Aalto 为芬兰玻璃品品牌 Iitalla 设计的花瓶

  芬兰玻璃品品牌 Iitalla 的招牌玻璃小鸟

  芬兰玻璃品品牌 Iitalla 的招牌花纹碗碟套装

  丹麦国宝动画人物 Moomin 与 丹麦搪瓷品品牌 Muurla 推出的联名系列

  传说中世界上最符合人体工程学,坐着最舒服的椅子,来自芬兰品牌 Avarte

  在这一轮展览接近尾声时,我们和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薄曦一起回顾了这次的展览,并就“北欧设计”这个话题聊了聊。

  界面:北欧设计到底是什么?它的特点是简洁二字就能完全概括的吗?

  薄曦:当然是很不够的。我觉得它还是有机的、自然的、人性化的。

  以芬兰大师 Alvar Aalto 为例,他 1935 年时自创的家居品牌 Artek,几乎在芬兰每一个家庭都有使用,这么些年过去了也一样。Aalto 是典型的有机主义者,他的设计就是典型的北欧地域文化的产物。有机主义或者今天可以称为自然主义,是说这种设计被大家认为是很自然的的,是关注人的,或者说人性化的,是注重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的,是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下的产物。北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天气寒冷,冬季长,因此北欧人很注重室内生活,所以所有跟生活密切相关的家居产品他们都非常重视,很自然的,他们的家具和家居产业也就很发达。同时北欧基本上像芬兰这种国家,都有大量的植被覆盖,所有人对自然环境也非常重视,因此 Aalto 的设计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是有机的。而现在的北欧设计也传承了这些特点。

  界面:那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讲到北欧设计,会用到简洁两个字?

  薄曦:我们说简洁,其实多少说到了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建筑就是简洁的,是说设计师把所有古典主义里繁复的、没有实用的东西都取消掉,把所有的线角,装饰全部取消掉,让建筑变成方盒子。

  而中国人会对北欧设计,或者说这种“简洁”的设计有那么特殊的认知,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功于宜家。宜家把一种简单舒适的生活方式带来了中国,对中国消费者进行了十几年的教育,来告诉消费者北欧设计是怎么一回事。换一种说法,你现在如果去问中国消费者,什么是北欧设计,他们会说宜家,你如果问日本设计,很多人可能说无印良品,但你如果问英国设计是什么样的,很多人可能就说不出来了。这些和设计、和生活方式相关的品牌进入中国以后,中国消费者就在接受教育,除了商品层面,也有文化层面的影响,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受到的来自品牌的影响更大。

  我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或者说认识北欧设计是在宜家的食堂,你会发现哪里拿餐盘,怎么样的流程点菜,再结账,一整个过程很简单,但是非常符合人性。所以,我会说简洁是一种外表和形式,但其实北欧设计是搭配生活场景的,它考虑所有的细节都是社会场景化,关注人。

  这一点,还得说说日本。日本设计也很简单,极简,那是因为日本有一种危机感,它资源短缺,所以它的每一个设计都是不会有丝毫浪费的,而且是极力关注细节,关注使用者的感受。

  界面:为什么我们说到北欧设计时只在说宜家,别的北欧设计师和品牌呢?

  薄曦:我觉得这和中国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差有关。我曾经在国内的建筑师会议上,问过三百个在场的建筑师,我说大家能不能举出举出三个以上的家居品牌,发现他们除了宜家、无印良品,说不出其它的。连设计师都是如此,更别说普通老百姓。中国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为设计,为设计师,或者是设计师品牌买单的概念。

  如果放在芬兰,则会正相反。芬兰是个设计立国的国家,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国家大力扶植设计产业,并希望以此振兴国内经济,于是芬兰国内对于设计师和设计师品牌都十分尊重,家家户户家里用的所有东西都是有品牌的,人们买东西,也会冲着品牌去。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是像宜家这样大体量的,成功的商业品牌,他会慢慢被中国消费者接受,而另外一些品牌在中国社会的生存空间则是很小的。

  但是这个现象你看,在最近一两年有巨大的改变。这个巨大改变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大家开始追求个性化,就像今天的 90 后、 80 后一定比 70 后更了解品牌。而且这个牌子不再是以前有段时间很多人把它作为一种炫耀,现在它是代表一种生活方式。

  再来,通过这个展览,我们会发现北欧的这些小众品牌因为售价还是偏高,所以会有落地困难的问题。但是这次参展的一些品牌因为展览对中国市场有了了解,愿意把生产搬来中国,以此来降低成本,从而控制价格。我们现在已经和一些品牌就这个方向签约了。

  但这里需要说明,把产地迁往中国要分两方面看,一方面,部分北欧设计本身用的材料很讲究,比如两百多年的橡木,而且有时候为了让木纹对齐,制作时要用不止一棵树的木材,这种肯定是不适合在中国生产的。但另一部分采用通用材料做的家居产品,我们就可以考虑拿到中国来做。

  界面:这个展览结束后,尖叫设计就“北欧设计”还有什么相关规划?

  薄曦:这个展览有很多附加收入,比如我们和北欧领馆、设计师品牌还有一些设计院校之间都建立了很好的联系。而基于这些关系,我们准备在中国花 3 年的时间筹建一个北欧的家居设计博物馆。另外,我们也希望能帮助中国设计师和我之前说过的北欧的那些品牌工厂建立联系,让他们的设计能得到更好的生产。